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要闻

踏遍青山行大道——写在哈尔滨解放78周年之际

日期:2024-04-29 08:36 来源:哈尔滨日报

字号: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78年前,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从东北大地升起。

1946年4月28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哈尔滨解放,成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

回望78年山河岁月,哈尔滨走过一条激荡着光荣与梦想的发展之路。这片炽热黑土地上演绎着骄傲与辉煌、彷徨与失落以及奋起直追的变奏。无论高峰与低谷,那种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精神总在时代的大开大合中,澎湃着向上的力量。

天地之气,其会也有时;山川之灵,其发也有机。哈尔滨,总是能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交织中,把握住时机、开拓出新局。

2023年9月,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龙江大地考察,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赋予龙江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的光荣使命,为哈尔滨新一轮振兴发展标注航向。

踏遍青山行大道,关山万里做雄行。

从拥抱第一缕解放曙光,到领跑新一轮东北振兴。“共和国长子”哈尔滨踔厉奋发、迈向未来。

(一)

历史好比航船,装载着人类的记忆驶向未来。回望历史,因而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

历史选择了哈尔滨!

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如此特殊,与二战后期世界局势和解放战争的风云变幻结合得如此紧密;没有一个城市如此特别,在其解放前的短短一年中,城头数度变换旗帜;更没有一个城市如此特例,承担了战略大后方和启动建国程序的历史重任。

哈尔滨,在局势动荡间、于波澜不惊中,书写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传奇。

1945年8月,自“九一八”事变后就笼罩在夜幕下的哈尔滨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入城队伍中,李兆麟将军率领的由东北抗联将士组成的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旅格外引人瞩目。

当时的东北,不仅是个大粮仓,同时也是战略咽喉。那里拥有l3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800余万人口,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当时东北煤产量占全国的49%,生铁产量占全国的87%,而钢材产量则占全国的90%以上。分布在东北的铁路有1万多公里,公路6万多公里,分别占当时全国铁路、公路总长度的一半多。

早在1942年,正在延安的毛泽东就高瞻远瞩预判到,日本战败后,要将八路军及新四军集中到东北去,方能取得国共继续合作的条件。在中共七大会议期间,他曾多次说到,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东北成为共产党在全国战略布局中的重中之重。

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竞相落子东北。1945年8月15日,党中央从延安向东北派出了第一批干部。9月14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彻夜开会,形成一个重要决策,全力抢占东北。

9月15日,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成立。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一万部队,组成了开赴东北的滚滚洪流,跋山涉水,直取关东,实施着中共中央高瞻远瞩的宏伟战略布局。

与此同时,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队从河南林县迅速北进,新四军第三师从江苏淮阴出发北上,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分别从陆路、海路进入辽东。这几支部队后来整合为一支叱咤神州的英勇部队——第四野战军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而两万名干部,则深入到东北农村发动群众,掀起了一场土地改革运动的暴风骤雨。

1945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成立了由钟子云任书记的中共哈尔滨市委。这一系列战略部署,开启了包括解放哈尔滨在内的整个解放战争的序幕。

国民党接收哈尔滨的100多天里,城市内工厂停工,经济萧条,物价猛涨,民怨沸腾。老百姓戏称:国民党的接收纯粹是“劫收”,青天白日简直是暗无天日!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事实上,直到驻哈苏军回国时,哈尔滨始终处于苏军占领和军事管制状态。国民党接收哈尔滨后,依然无法实施政令,只能搞一些宣传和特务活动。

尤其是时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李兆麟将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1946年3月24日,哈尔滨六万余人举行公祭大会,更是让国民党政权彻底丧失了民心。惶惶不可终日的国民党接收大员们无奈于4月25日随履约撤兵的苏军一同撤离哈尔滨。

4月26日,哈尔滨市各界代表130人联名吁请东北民主联军进驻。解放哈尔滨的内外条件均已成熟,解放哈尔滨的进行曲即将奏响!

1946年4月28日,这是深深嵌入哈尔滨历史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哈尔滨的老百姓突然发现,自城市边缘到中心,苏联国旗一面面降下,在原来苏联红军站岗的哨位周围,民主联军在巡逻……这个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迎来了一次波澜不惊的政权更替。

“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13岁加入抗联地下组织、今年95岁高龄的东北抗联老战士王济堂深情地回忆说:“那天,我随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市区沿途都是夹道欢迎的市民,敲锣打鼓,喊着口号。我激动万分:哈尔滨解放了,我回‘家’了!”

日轮月序,沧海桑田。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哈尔滨四度易帜。短短一天内,苏军撤走后的空白就由共产党的部队“无缝衔接”上了。

作为东北解放区的首府、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哈尔滨成为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始终由共产党人掌控、唯一没被国民党军队占领过的大城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946年的哈尔滨见证了多个政治力量走马灯般的兴衰沉浮。这段历史启示后人:人心向背决定存亡,惟有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方能从历史走向未来。

道路决定命运,岁月砥砺信仰。刚刚解放的哈尔滨就承担起沉甸甸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在这里开始了管理大城市的探索,这里成为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筹建新中国的重要基地。这段光荣的历史,永远属于哈尔滨!

(二)

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哈尔滨时,称赞哈尔滨为共和国的长子。

在家庭的概念里,长子总是意味着承担责任,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意味着重任在肩而必须默默扛起。而哈尔滨,在全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扮演的正是长子般的角色。

“共和国长子”,是时代赋予哈尔滨的荣光,见证着哈尔滨人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

从哈尔滨解放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在这里开始了管理大城市的探索。

建立人民民主政权,邀请外侨和民主人士参与政事,保护民族工商业,保证城市社会生活、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的正常,对城市手工业由政府发放贷款,提供原料,对其产品进行包销、加工、订货……一项项促进生产、保障生活的政策在哈尔滨酝酿产生,一个个成型的经验在各解放区推广,一个个中共党史上熠熠闪光的名字在这里永远铭刻。

1948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介绍哈尔滨市经济工作经验,为其他陆续解放的城市提供示范。

1948年8月,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代表518人,在这里共商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发展大计。大会决定成立新的中华全国总工会,选举陈云为全国总工会主席。

这一时期,哈尔滨及其周边地区作为解放战争大后方的战略作用也开始逐渐凸显。

从1947年1月“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打响,到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仅哈尔滨市从事军工生产的工厂有300多家,共生产六零迫击炮2300多门、各种炮弹30多万发、掷弹筒弹4万多发、军服被服140多万件。

解放战争三年,全市及周边地区5次大规模征兵,12万多人应征入伍。战争补给线上,哈尔滨集结的粮食在流通运输;解放战争前线,哈尔滨生产的武器弹药交织成枪林弹雨;全国各地,哈尔滨选拔培训的干部在管理城市;解放战争,哈尔滨应征入伍的战士在奋勇杀敌……

位于中央大街上的马迭尔宾馆,是一座始建于1906年的法国路易十四风格的建筑,这里承载了筹备新政协的光辉历程和红色记忆。

1948年秋,当时中国叱咤风云的人物曾云集这里,共商筹备新政协事宜。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高崇民、朱学范……一个个名字至今如雷贯耳的各民主党派人士,在这里与中国共产党坦诚商讨建国大业,达成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

在当时的非常条件下,新政协被赋予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筹建共和国的历史任务从这里开始,新中国的建国程序在这里启动,新中国辉煌交响的第一个音符在这里谱写。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人流如潮,红旗如海。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在这漫卷飞涌的五星红旗中,有数万面出自当时哈尔滨的302工厂。

哈尔滨20多万市民也擎起五星红旗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游行,和全国人民一起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当这些哈尔滨生产的国旗见证着一个新时代开启的时候,这座曾经运筹帷幄了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和战略部署、积蓄凝聚了共产党人建设管理城市的探索实践的城市,也沉浸在从未有过的欢乐之中。

(三)

2024年4月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制发射的第24颗卫星“天都二号”成功拍摄地月合影并发回地球。这一刻,哈尔滨科技闪耀浩瀚太空。

“天都二号”卫星仅有15公斤,系国内首次在深空领域采用微推力冷气推进技术实现姿态卸载控制。拍摄时,“天都二号”卫星距月面高度仅1473 公里。这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现。

从哈尔滨解放,到小卫星飞天,弹指一挥间,78年过去。哈尔滨走过了一条砥砺奋进、笃行致远的发展之路。

“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的13项落户哈尔滨,“三大动力”“十大军工”撑起了哈尔滨国有工业的脊梁,哈飞、哈电、哈轴、东轻等大型国企的繁荣,不仅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带动了城市版图的形成。

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第一块玻璃钢、第一台弧焊接机器人……“哈尔滨制造”创造了新中国多项第一。时至今日,众多国有大型企业仍是国内同行业的领跑者,是共和国和我们这座城市的骄傲。

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宫巡游……在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中,无不包含着哈尔滨人作出的突出贡献。哈军工、哈工大、哈兽研、哈焊研等一批大学、大所展现着这座城市深厚的科研实力。截至2023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832户,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5个百分点。哈尔滨市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列东北地区之首。

黑土地上崛起的哈尔滨始终是物产丰饶的“祖国大粮仓”,粮食产量连年居全国城市前列。2023年,全市粮食产量在灾情影响下实现230亿斤,获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七连优”。

春风又绿万物苏。如今,现代化大农业风生水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勇担在肩,哈尔滨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冰城大地徐徐铺展。

倘若城市上空有一个镜头,它会清晰地记录下哈尔滨主城区的变化:从一环延伸到二环,再扩展到三环、四环……哈尔滨城区版图日益扩大,一个面积数倍于解放初期的“大哈尔滨”骨架拉开、丰腴多姿。

今天,化身为“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松花江已成为城市“内河”;“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的构想正变成现实;哈尔滨新区、群力新区、哈西新区等如繁星点缀、活力十足。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个小小的萌芽就预示着一个蓬勃的春天。1990年,首届“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隆重开幕,“哈洽会”从此诞生并不断成长壮大。如今,由此演变而来的“中俄博览会”,已成为我国国家级、国际性大型经贸博览会。

南联北开,承东启西。全方位开放的哈尔滨正成长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2015年,哈尔滨新区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地位也由此奠定,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枢纽城市联通欧亚,走向世界。2023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95.3亿元,增长27.7%,增速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其中对俄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元。这一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进出港旅客2080.5万人次,保持东北地区第一。

宏观的数字变化,连着微观的民生获得感,蕴含发展的温度、治理的精度,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当用历史的长镜头去端详今昔过往,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城市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巨大“红利”:曾经的自行车王国消失,哈尔滨跻身“百万机动车俱乐部”;曾经只能排队买票看电影的冰城人,现在可以到哈尔滨大剧院欣赏国际水准的歌剧;医保覆盖城市乡村,九年义务教育不断延伸,文体生活日益丰富,蓝天碧水长伴城市,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时间改变着城市的容颜和人们的生活,始终没改变这个城市进取的基因。此时此刻,发展与进取的努力也在分分秒秒间进行:3条地铁线在脚下延伸,机场扩建的新轮廓在城郊呈现,更多城市道路和地下管线正在紧张施工,破土而出的新医院和新校区让紧缺公共资源向更多人分布……哈尔滨的加速振兴发展惠及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要素,这座城市时刻都在完善并升级中。

时代给予每个城市选择的机会,前进的道路产生于不断突破与奋斗中。一座城市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顺流中的高歌猛进,更体现为逆境时的砥砺前行。回顾78年成长之路,哈尔滨始终在超越自我中行稳致远。

民心就是力量。民心所向,胜之所往;民心所往,大道可成。勤劳勇敢的哈尔滨人民没有辜负时代的眷顾,没有辜负党和祖国的重托。他们牢牢把握住了历史机遇,用自己的艰苦努力和聪明才智铸就了城市的辉煌。

(四)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节点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奋进的力量。

回望时间之河,1946年的解放让哈尔滨脱胎换骨、焕然一新,而发轫于2023-2024之冬的冰雪旅游骤然火爆,也成为划时代的“大事件”,为哈尔滨标注出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起点。

在刚刚过去的冰雪季,哈尔滨冲上“顶流”、火爆“出圈”。春节黄金周,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1.7%;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同比增长235.4%。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峰值。

这是全国人民为解放78周年的哈尔滨送上的一份厚重生日礼物。哈尔滨也不负众望,可亲可爱的千万市民群众自觉自愿做形象代言人,以真诚热情的暖心之举展现大美冰城,让城市烟火气满满、活力满满、爱意满满、信心满满。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哈尔滨人没有辜负上天的慷慨赐予,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打造出属于冰城的奇迹——从60多年前一个水桶冻出的小小冰灯,到如今一座冰雪砌出的童话世界,哈尔滨人匠心独运,经过一甲子的探索创新,将哈尔滨的冰雪资源禀赋打造成闻名世界的冰雪艺术殿堂,连续7年荣登全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榜首。

笃行必能致远。哈尔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书写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华彩新章。

雪舞银花,红装素裹;一江两岸,满城欢歌。纷飞瑞雪如期而至,梦幻冰城众望所归。冰雪旅游火爆的背后,正是哈尔滨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走特色冰雪旅游发展之路的理论自觉和历史主动。

人共情,城共鸣,国共振。激活“尔滨”超高流量的不止是满城的冰雪美景,也因为喷涌的红色文化和人文精神。

大江润城,精神立市。正如浩荡东去的松花江滋养出哈尔滨这颗天鹅项下的明珠,78年历经沧桑的发展征程厚植出这座城市底蕴深厚、百折不挠的独特气质,展示出哈尔滨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

哈尔滨是一座英雄辈出的城市。民族英雄李兆麟血沃北疆,倒在哈尔滨解放的黎明前夕;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从这里走出,她的形象成为人民币上的经典记忆;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代表苏广铭在这里成长,13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献身国防现代化模范干部”苏宁是新时期军人的典范,他把生命最闪光的一刻留在了这里;哈工大教授马祖光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激光事业,被称为“光之骄子”;电业职工李庆长叫响“共产党员服务队”,“有事呼我好使”传遍冰城;“最美叔叔”谢尚威勇接坠楼少年,他的名字已成为冰城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

哈尔滨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孕育地之一,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哈尔滨烈士陵园,凛然浩气铸就城市筋骨;尚志大街、靖宇街、一曼街、兆麟街,英雄名字融入城市记忆。

哈尔滨还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城市。欧陆风情的中央大街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见证着“东方巴黎”的风韵;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展示着哈尔滨中西合璧的文化;金上京规模宏大的朝日殿遗址,诉说着延续900余年的历史文脉;这里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的称号,入选东亚文化之都,荣获“中国啤酒之都”“中国西餐之都”称号;1961年开始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持续至今,成为国内举办时间最长的音乐盛会;1963年举办了首届冰灯艺术游园会,至今已有近60年历史,哈尔滨成为中国冰灯艺术的发源地;这里还是中国冰雪运动之都,2023年哈尔滨时隔30年再获亚冬会举办权,成为首个两获亚冬会举办权的中国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座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品牌和名片。2020年,哈尔滨市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对哈尔滨而言,这是一份实至名归的褒奖。

从迎来全国最早解放的破晓曙光,到三次捧得“全国文明城市”至高桂冠,哈尔滨演绎出一座城市敢为人先、砥砺奋进的“冰与火之歌”。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度考察黑龙江,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期间,首次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从此,哈尔滨再度凝聚起强大力量,“城”势而上,向“新”而行。

每一次重大产业革命都带来经济发展的量变和质变,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指引,标志着哈尔滨的又一次“解放”。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新的蓝图正在擘画——哈尔滨提出,要勇做新质生产力先行实践区,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担起使命、乘势而上,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为推进强国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荣耀长在,梦想如初。站在哈尔滨解放78周年与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令人油然而生见证历史的感慨,更激起创造历史的豪迈。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松水东去,千帆阅尽。城市的成长犹如大江行舟,途中的每一条峡谷、每一个转弯都成为成长的印迹。78年的砥砺奋进,不仅积淀出厚重的城市精神,也昭示着哈尔滨继往开来的成长之路,激励着这座城市再度启航。

又逢“4·28”,丁香花绽,满城新绿。哈尔滨,再出发!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小龙问答机器人 hi!我是智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