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 政府公报信息

日期:2021-10-25 20:40 来源:市政府办公厅

字号: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

(2019年8月15日)

哈发〔2019〕12号

 

  为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重点,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着力适应、满足和引领市场需求,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促进哈尔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以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为重点,以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开展合作为契机,进一步聚焦发展重点,加强产业布局统筹,推动区域错位发展与协同联动,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为发展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要素集聚、核心竞争力强和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营造产业集聚发展优良环境,奋力走出哈尔滨振兴发展新路子。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从政府管理向政府服务转变,营造公平竞争的产业发展新环境。
  ——坚持从生产制造向产品创造转变,构建服务引领的产业组织新形式。
  ——坚持从链式集聚向生态集群转变,实行开放共享的产业资源新配置。
  ——坚持从内部扩张向区域协同转变,构筑产城融合的产业空间新格局。
  ——坚持从全面发展向重点突破转变,提升创新驱动、项目带动的产业支撑新动能。

  (三)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重点领域示范工程,构建“4+4”现代产业体系,即以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特色文化和旅游等4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以信息、新材料、金融、现代物流等4个优势产业为重点的哈尔滨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优化产业链上游供给保障、强化产业链中游集群配套、提升产业链下游产品竞争力,加快形成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培育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打造千亿级园区、千亿级产业集群。围绕推动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全国著名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集聚发展示范区以及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围绕推动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具有国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东北地区信息产业示范区、东北亚金融服务中心、立足黑龙江辐射东北亚的物流枢纽节点城市。

  到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65%左右;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总规模超过7000亿元。

  二、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一)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依托我市作为全国第一产粮大市的农业基础,发挥寒地黑土富含有机物和微量元素的天然优势,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实施“农产品深加工价值链提升示范工程”,努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进精深加工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把全国大粮仓变成全国绿色大厨房。力争2021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4%。

  1.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现代粮油加工、高品质饮品、高端畜牧产品加工等领域,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山林特产品加工。

  (1)现代粮油加工。

  大米加工产业链:依托优质水稻种植,以提高稻米加工集中度、提升大米加工工艺和品牌价值为主攻方向。粗加工环节,重点发展新型糙米配料、发芽糙米等产品。深加工环节,重点发展大米饼、仙贝等膨化食品,方便米饭、粥米等方便食品,以及大米淀粉糖、胚芽米、高蛋白米等米制食品。功能型产品环节,重点培育富硒米、母婴等特殊消费群体专用米、微量营养强化米等功能米产品。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重点整合大米区域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鼓励面向中高端市场的小包装优质大米、免淘米等产品开发与营销,加强物流配送、产品交易及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平台建设,带动大米加工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打造中国著名的高端米产供销基地。

  玉米加工产业链:以开发玉米深加工产品及提升玉米产品品牌价值为主攻方向。粗加工环节,重点发展高品质即食玉米、玉米饮品、玉米食品、休闲食品等,打造国内知名品牌。深加工环节,一是围绕淀粉、玉米蛋白粉等中间产品,重点发展淀粉糖加工,形成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等产品,围绕葡萄糖进一步延伸发展氨基酸、维生素、医药中间体等深加工产品;二是承接国家新能源战略,重点发展玉米燃料乙醇,注重酒糟蛋白饲料、乙烯等副产品开发,进一步延伸发展乙醛、乙二烯、乙酸乙酯等下游产品。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重点培育玉米深加工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加强燃料乙醇和葡萄糖深加工产品的科技研发服务,促进玉米加工业不断拓展新产品,形成新市场。打造全国重要的玉米深加工基地。

  大豆加工产业链:以非转基因大豆种产销为主攻方向。粗加工环节,重点发展豆腐、豆浆、豆瓣酱料等豆制品及发酵制品。深加工环节,一是围绕豆粕等中间制品,重点发展异黄酮、皂甙、浓缩磷脂、人造肉等产品加工;二是围绕非转基因大豆油,重点发展特色食用油、精炼油、油料蛋白等产品加工。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重点发展以大豆休闲食品为主的产品开发及营销服务,以及以非转基因大豆油为品牌的特色产品研发及物流配送服务,促进大豆加工全产业链的价值提升。建设全国第一个非转基因大豆加工示范基地。

  (2)高品质饮品加工。

  乳制品产业链:以高品质乳品多元化为主攻方向。粗加工环节,重点发展干酪、奶油、炼乳等产品。深加工环节,一是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乳酸菌发酵饮料、含果粒(谷粒)等特色酸奶、冰饮冰点等液态和半固态乳制品;二是开发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特殊人群配方奶粉等乳粉产品。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重点发展乳品研发服务、检验检测及标准化认证、液体乳及乳粉追溯体系建设等,带动乳制品业向绿色、高端、多元化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健康、安全、绿色、优质的乳制品研发生产基地。

  饮料及酒类加工产业链:依托粮食、牛乳、绿色果蔬等高品质原料,以区域特色饮料及优质酒类加工为主攻方向。加工环节,一是重点发展蓝莓、黑木耳等寒地植物营养功能饮料,发酵饮料、豆奶饮料等乳饮料,格瓦斯、可乐等碳酸及风味饮料;二是提高啤酒风味稳定性和新鲜度,重点发展酒精含量少于2.5%(V/V)的低醇啤酒、纯生鲜啤酒、现饮生啤酒、风味啤酒,培育白酒优质品牌。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重点开展饮料和酒类的高端品种开发、保鲜包装技术研发,带动特色饮料和酒类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3)高品质畜牧产品加工产业链。依托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以推动屠宰加工自动化、智能化及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粗加工环节,重点发展高效冷却肉、分割肉加工。深加工环节,一是重点发展西式火腿、酱卤肉制品等低温肉制品,低脂肉制品、低硝酸盐肉制品等功能性肉制品;二是围绕畜禽血液、骨组织、脏器等副产品,重点推动骨粉、骨油、胶原蛋白等精深加工,延伸发展骨肽、胶原水解物等高端衍生品。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重点加强红肠、干肠等特色熏酱、发酵肉制品的研发创新,建设旅游特产的品牌营销平台。

  2.产业布局

  (1)平房区、香坊区、双城区、呼兰区和临空经济区重点布局高品质食品加工产业,打造高品质食品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粮油精深加工、高品质肉制品加工、高品质乳制品制造、酒类和饮料制造,以及休闲食品、功能食品、方便食品、航空食品。

  (2)阿城区和五常市、尚志市、巴彦县、通河县、方正县、延寿县、木兰县、依兰县、宾县重点布局粮油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绿色食品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优质稻米、玉米深加工、乳制品、酒类和饮料、高品质畜牧加工、林下经济、富硒食品等领域。

  (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坚持创新促升级、扩量调结构,实施“高端智能化改造示范工程”,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发展。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打造全国著名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成为支撑全省申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力争2021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7%。

  1.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清洁能源及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同时积极培育冰雪装备制造产业。

  (1)航空航天。

  飞机制造产业链:以直升机、小型固定翼飞机整机制造为主攻方向。上游研发环节,重点围绕直升机、小型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开展研发设计,建立智能化协同研发体系。上游材料环节,依托我市航空复合材料产品生产基地、铝镁合金加工基地、国家树脂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产业化载体,重点发展航空用高强、高韧、大规格铝镁合金和钛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芳纶纤维、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上游关键零部件环节,推动国际合作,聚焦关键技术,重点发展燃气涡轮发动机、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航空发动机及飞机附件传动系统、航空机电产品和机体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中游整机制造环节,重点发展多类型、多环境适用的直升机、小型固定翼飞机制造,积极引进包括无人机在内的通用飞机新机型。下游服务环节,重点发展飞机维修、运营及服务,延伸培育应急救援、飞行模拟、旅游观光等新业态,打造产业链完备的国内知名航空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重点发展飞机研发及协同制造平台,培育飞机关键部件远程监测服务,建设飞行实训基地。打造国家重要的整机制造产业基地和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

  飞机循环再制造产业链:以飞机拆解循环再利用为主攻方向。上游产品环节,积极建立退役飞机引进渠道,引进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支线飞机等退役机型。中游拆解环节,发展精细化拆解,重点开展飞机发动机、金属材料部件、电子电器等关键部件拆解。下游循环再利用环节,一是重点发展零部件检测及再制造,形成二手适航零部件进入国际二手航材交易市场;二是开展废旧航空材料及部件精细化分类处理,重点推动金属材料、电池、电子仪器等废旧产品在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的再利用。生产性服务业环节,探索建立二手航材储备、交易及租赁中心,建立国内飞机拆解标准体系及老旧适航飞机进口管理体系,发展飞机零部件再制造研发服务,促进飞机拆解行业科学、有序、快速发展。建设全国首家飞机循环再制造产业基地。

  卫星制造及应用产业链:以卫星研制及北斗导航服务为主攻方向。卫星制造环节,重点发展小卫星研发设计,以及转发装备、存储与处理芯片、空间信息终端等高端载荷部组件制造。卫星地面设备制造环节,积极引进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及关联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载、机载、船载终端消费产品,以及手机、电脑等便携移动终端消费产品。卫星应用环节,围绕构建物流信息服务体系,重点发展车载及移动终端的北斗导航应用;围绕应急指挥救援及大型设备远程监测服务,重点发展北斗卫星通信应用;围绕资源勘察、环境监测、国土测绘,重点发展北斗卫星遥感应用。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重点建立卫星应用技术孵化平台,打造高端人才培训基地,推动北斗导航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建设国家卫星制造及应用产业集群。

  (2)清洁能源及环保装备。

  发电装备产业链:以电站设备整机制造及服务为主攻方向。上游零部件环节,重点发展空冷器、电站辅机、关键阀门、主泵电机、高压加热器及除氧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培育本地配套企业。中游整机装配环节,重点发展国际领先的超临界锅炉、超超临界锅炉、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等火电装备产业化,高水头、大容量、高转速水电装备产业化,以及AP1000、CAP1400、华龙一号等国产第三代核电装备产业化。下游服务环节,重点发展发电装备系统集成,整机试验、检测及远程运维服务,推动企业从产品制造商向产品制造服务商转变,强化发电设备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装备基地。

  燃气轮机产业链:以燃气轮机制造及环保应用为主攻方向。上游材料及配件环节,重点发展铸锻件、轴承系统、高温叶片等部件产品,提升本地配套率。中游系统集成及总装,重点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舰船动力用中小型燃气轮机、Z系列大中型直流电动机、同步电机、异步电机等产品,积极引进知名外企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加快研制中、重型燃气轮机产品。下游应用服务环节,重点推动燃气轮机在舰船动力、发电、热电联产等领域应用,提升售后维修及检验检测能力。加快形成从产品研发、生产到市场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建成全国第一个大、中、小全系列燃气轮机生产制造基地,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环保装备产业链:以服务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攻方向。上游技术研发环节,发挥哈工大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高效清洁燃煤电站锅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研发优势,重点在大气、水资源、土壤、环境监测等领域形成一批先进技术。中游设备制造环节,培育和引进环保装备整机制造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环保技术本地转化,重点发展以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控制为核心技术的大气污染防治装备,以工业废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分散处理为核心技术的污水防治装备,以土壤污染快速检测及调理修复为核心技术的土壤污染防治装备,以生活垃圾处理、高毒持久性废物综合整治为核心技术的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装备,以秸秆发电、秸秆汽化等为核心技术的生物质综合利用装备,以环境在线监测、物联网应用为核心技术的环境大数据装备。下游应用环节,重点在电力、热力、钢铁行业,以及民生领域开展应用,建设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大数据平台。

  (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电动车整车制造为主攻方向。上游动力系统环节,一是重点发展动力锂电池(低工作温度的钛酸锂电池)、镍氢电池等新能源动力产品;二是发展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动力电池轻量化组包等电控系统;三是加快研究布局充电桩、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中游重要部件环节,重点发展新能源车传动系统、汽车电子配件研发与产业化。下游整车制造环节,积极引进和培育混合动力及电动客车、小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吸引零部件、车身及内饰生产配套企业落户,建设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4)机器人产业链。以机器人本地产业化为主攻方向。上游技术研发环节,发挥哈工大机器人产业集团、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载体的技术优势,重点围绕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精密减速器检测、关节模组系统集成、人机协作、人类行为分析识别等方向,开展技术研发及应用设计。上游关键零部件环节,引进战略投资者,生成和培育本地制造企业,重点发展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环节,发挥哈工大机器人产业集团资源整合能力,打造机器人小镇,在机器人本体产业化方面,重点发展空间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微纳操作机器人、智能水下机器人等国内先进产品。下游机器人系统集成及服务环节,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应用发展,重点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加工等领域建设数字化智能工厂,增强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柔性化改造能力,拓展机器人产品在智能配送、医疗健康、教育、安防、特种作业等领域的市场应用。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重点发展机器人设计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与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联合建设人才实训基地,加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金融要素保障。建设全国领先的产学研用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2.产业布局

  (1)平房区(哈经开区)重点布局飞机、卫星、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打造高端装备产业功能区、“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功能区,涵盖航空汽车产业基地、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园、北斗导航卫星产业园。

  (2)松北区(哈高新区)重点布局卫星、北斗导航、燃气轮机、环保装备等高端装备研发制造、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以及配套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涵盖蓝天产业园、碧海产业园、卫星制造及应用产业园、深哈合作产业园、中小型燃气轮机产业园。

  (3)香坊区重点布局火电、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及配套产业,以及冰雪装备产业,打造高端装备产业功能区,涵盖“三大动力”企业集群和冰雪装备产业园。

  (三)现代生物医药产业

  以现代生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牵动,实施“生物技术引领升级示范工程”,围绕诊断方式向精准医疗转变,以生物医药领域为核心,依托哈尔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生物医药集聚发展示范区。力争2021年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1.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化学药、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

  (1)生物技术药产业链。以抗体/多肽-小分子偶联、生物大分子纯化、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生物技术药为主攻方向。上游原料环节,运用基因、酶、细胞、蛋白质、发酵等类型生物工程技术构建重组体,发展血浆、抗体与酶、抗原体等原料制备。中游生物制药环节,重点发展创制新型抗体、蛋白及多肽生物药、治疗性疫苗及诊断试剂,积极推动新型动物疫苗、生物兽药、植物新农药等产品的研发产业化。下游流通环节,重点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融资等手段解决新药临床机构对接难、投入大等问题,支持生物技术新药市场推广。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重点建立生物技术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及创新创业服务,通过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对生物技术药研发生产及临床实验给予支持,加快培育形成市场竞争力强的生物技术药品种。

  (2)化学药产业链。以创新药、仿制药研发产业化为主攻方向。上游原料环节,重点发展化学原料药绿色制备、原料药清洁生产。中游化学制药环节,重点发展大品种化学药、以强仿药物为主的抗肿瘤药物、以创新药物为主的心脑血管药物、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的口腔及面部护理药物等产品。下游流通环节,重点支持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鼓励药品临床实验。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重点建立药物化学、合成化学、工艺研究等整套研发服务体系,与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引导各类基金投入化学药产品研发,支持首仿药物及创新药物加速产业化。

  (3)现代中药产业链。以现代中药标准化为主攻方向。上游种植环节,强化中草药绿色规模化种植,建立基于药材源头的全程质量可溯源体系。上游初级原料环节,建立中药标准化体系,促进中药材加工、炮制的工艺提升。中游原料及中药制造环节,推动中药新药及中药提取精制技术升级,重点发展面向儿童疾病治疗的小儿中成药、成人中成药制剂,以及中药保健品和日化用品。下游药物流通环节,重点开展中药产品市场推广,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推动中医药产品在医疗机构广泛运用,营造现代中药的市场氛围。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重点发展中医药学科教育与培训、中医治疗大数据挖掘、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中药指纹图谱等服务业态,带动现代中药产品在大健康领域广泛应用。

  (4)生物医学工程产业链。以培育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为主攻方向。上游部件和软件环节,重点发展与生物医学工程相关联的生物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关键电子器件、医用材料配套产品。中游医疗器械整机和耗材生产环节,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现场快速检测体外诊断仪器、便捷家用体外诊断产品以及试剂、试纸研发产业化,积极开发高品质医学影像、先进治疗、精准化检测等临床诊疗设备及中医学原创性康复设备。下游应用环节,针对肿瘤、遗传疾病、罕见病,重点发展特异性高的分子诊断、生物芯片诊断等体外快速诊断筛查应用。生产性服务业环节,重点研究培育集产业孵化、医学检测、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大健康新业态,形成产学研用联动发展格局。

  2.产业布局

  (1)松北区(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化发展区)重点布局生物技术药、化学药、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生物医药产业涉及的重点领域,打造松北生物医药产业功能区,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孵化、研发、产业化的公共服务能力和重大项目的承载能力。
  (2)五常市重点布局现代中药及相关研发配套产业,打造现代中药产业功能区,进一步提升现代中药研发、配套产业的服务承载能力。
  (3)尚志市重点布局北药产业。

  (四)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哈尔滨文旅资源的特色,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工程”,以“中国的达沃斯、世界的亚布力”为名片,打造“冰雪圣地、冰雪体育名城”,将哈尔滨建设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力争2021年总收入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14%。

  1.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冰雪旅游、生态避暑旅游、时尚创意、文化制造等领域,大力发展旅游全要素产品,加大旅游营销力度。

  (1)冰雪旅游。一是创新冰雪观光。巩固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冰雕艺术博览会、冰雪大世界等冰雪艺术观光产品,打造世界顶级冰雪主题乐园,举办冰雪旅游产业博览交易会,通过冰雪载体展现独特地方历史文化、欧陆风情、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二是打造“雪国假期”冰雪度假品牌。以滑雪、温泉、狩猎、文化体验等项目为依托,重点在亚布力、哈亚冰雪旅游带、松花江沿江旅游带改造、新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原生态特色的冰雪休闲旅游小镇。三是融合体育产业开发冰雪运动旅游产品。开发冰雪体育休闲游、赛事表演观摩游、活动参与游、四季冰雪运动体验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依托松花江城区段、冰雪大世界、融创文旅城、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群力音乐公园、太阳岛公园、伏尔加庄园等景观,着力打造集游览观光、运动体验、研学实践、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冰雪运动乐园。将亚布力打造成为“中国的达沃斯、世界的亚布力”国际著名滑雪圣地。在哈亚雪沿线,打造一批冰雪运动为主题的旅游示范区和冰雪运动旅游特色小镇,加快构建哈尔滨全季节、全地域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2)生态避暑旅游。一是森林避暑旅游。开展森林探险、森林观光、森林科考、森林休闲、森林娱乐、森林避暑、森林度假等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二是生态研学旅游。开发湿地科普研学基地,建设观鸟基地、摄影基地、湿地科普旅游基地、木屋别墅度假区、湿地运动基地等。三是避暑度假。开发五常生态旅游度假区、巴木通生态旅游度假带、城郊生态旅游度假圈,建设生态养生度假基地、生态休闲运动基地、自然观光基地,发展以养生度假、休闲运动、自然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四是红色旅游。依托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哈尔滨烈士陵园、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等,开发红色旅游专题线路,打造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3)时尚创意。一是数字文化。综合运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现代传媒业结构调整和市场整合,建设现代传媒产业基地,重点培育数字、网络、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新型文化业态。二是演艺娱乐。建立娱乐演艺、休闲演艺、商务演艺产业形态,以及主题公园为引领的多元化体系,推出哈夏音乐会、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夜幕下的哈尔滨等特色鲜明、品牌价值高的演艺精品。三是创意设计。围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广告设计和包装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实现与现代生产生活和消费需求对接。培育以中国云谷、平房动漫基地、广告产业园等创意设计载体,促进创意设计集聚发展。

  (4)文化制造。一是民俗工艺。建立工艺美术业和工艺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展示拍卖、产权交易于一体的工艺品市场,拓宽工艺美术产业链条;建设工艺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东北亚区域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转化,释放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功能,放大雪乡品牌效应,开发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二是动漫游戏。组建动漫制作产业联盟,增强动漫原创性,培育形成上下游配套、中介营销支撑的发展格局。积极推动电子竞技发展,加强原创游戏软件与服务外包产品的开发运维能力。

  (5)发展旅游全要素产品。打造哈尔滨特色美食,突出绿色无公害食品优势,重点打造面向外地游客的精品特色哈尔滨菜。进一步细分现有餐饮品牌,做精、做优、做特哈尔滨鱼宴、山珍宴、火锅宴、铁锅炖、杀猪宴和俄式西餐等特色套餐宴席。建设俄罗斯、日本、韩国等餐饮街区、啤酒文化小镇(街区),扩大哈尔滨特色餐饮规模,倡导旅游景区经营地方特色菜肴。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

  (6)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明确国内外重点旅游市场群体,找准正确路径,持续加强营销,重点推广旅游精品线路。持续打造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国际啤酒节等节庆品牌,开展四季主题旅游节庆活动,形成全年度旅游节庆体系。

  2.产业布局

  (1)松北区、呼兰区、道里区、道外区围绕沿松花江区域,南岸主要布局文化游、休闲游、购物游;北岸主要布局冰雪游、湿地游、体验游;中上游区域重点布局历史街区、特色餐饮街区、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旅游景点;下游区域重点布局湿地旅游、冰雪观光体育等旅游景点。
  (2)香坊区、阿城区、尚志市和亚布力重点布局冰雪体验、特色小镇、人文历史、避暑度假等旅游项目。

  三、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一)信息产业

  抓住国家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以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工程”为核心,促进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大数据采集与挖掘、智能化传感器等技术创新,推动专业云数据服务、大数据分析及交易流通、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应用领域向纵深发展,打造引领全省的“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力争2021年总收入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1.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电子信息制造等领域,同时积极培育光电产业。

  (1)云计算产业链。以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为主攻方向。上游基础设施环节,重点整合现有云计算数据中心资源,吸引国家部委、大型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数据中心及数据灾备中心落地,打造绿色、高效、节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中游云计算平台及软件环节,重点推进政务云平台、行业云平台建设,结合大数据应用需求,在视频监控、动漫影视、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工业制造、教育医疗、社会民生等领域,发展云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研发产业化。下游应用环节,重点发展云计算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和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提升云计算系统集成能力。

  (2)大数据产业链。以大数据应用与服务为主攻方向。上游大数据采集生产环节,鼓励各区、县(市)政府及企业委托第三方开展数据采集,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建立企业数据资源中心和行业数据库,支持数据清洗、数据交易、数据银行等新兴业态,推动数据生产和交易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中游大数据组织管理、分析发现环节,重点开发分布式计算、海量存储数据库、数据湖、数据安全等技术产品,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搜索、挖掘、分析、可视化等关键应用,支撑人工智能产品开发。下游大数据应用服务环节,重点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集成应用,培育全国领先的行业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智慧城市产业链。以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应用为主攻方向。上游基础设施环节,重点加强宽带网络、5G无线网络等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Wi-Fi建设,推动IPv6升级改造。上游信息采集与分析环节,建立智慧城市信息采集体系,开展社区治理、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城市管理、市场监督、公共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领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中游智慧城市平台环节,进一步完善空间地理、人口、法人等基础信息库建设,打造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下游智慧城市应用环节,打造面向安防、交通、城管、文旅、政务、健康医疗、教育、农业、工业、应急指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济运行等领域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大力推广各应用场景的APP应用,持续提升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水平。

  (4)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以传感器及汽车电子为主攻方向。上游材料环节,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产学研合作,重点发展单晶硅、电子陶瓷、压电晶体与薄膜材料、锂离子嵌入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研发产业化;上游零部件环节,重点发展MEMS传感器、锂电池、光学器件等电子信息部件。中游关键元器件环节,积极引进国内电子信息芯片及整机制造领军企业,重点发展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国产自主可控芯片等电子元器件及机电元器件。下游整机制造环节,一是重点发展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CAN总线、车用电子喇叭等汽车电子产品;二是引进电子产品制造商,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的商用服务器、台式计算机、涉密计算机等整机生产制造总装。产品应用环节,重点推动传感器先进产品在物联网领域的配套应用,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以物联网应用推动关键产品向全国推广;加强汽车电子产品与本地及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业配套。

  (5)光电产业。依托哈尔滨新区光电产业研发应用基础,重点培育发展光机电一体化设计孵化,以及光学、激光器件、激光切割、激光通讯等设备的研发产业化。

  2.产业布局

  (1)平房区重点布局云计算、大数据存储及应用、电子信息制造、电子商务服务、软件服务等产业,打造“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功能区,涵盖“中国云谷”产业园、动漫产业园,围绕先进制造业产业,加强汽车电子、光学器件研发生产的配套能力。

  (2)松北区重点布局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软件研发服务、信息安全、传感器研发制造、智慧城市运营、光电等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涵盖深圳(哈尔滨)产业园,以及各类孵化器、加速器平台。

  (二)新材料产业

  坚持把新材料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和先导,面向传统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实施“新材料扩量升级示范工程”,突破产业化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瓶颈,提高新材料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和服役可靠性,提高新材料附加值,促进材料经济发展,打造全国特色突出的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力争2021年产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1.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高端金属材料、高端复合材料、高端石墨材料等领域。

  (1)高端金属材料。

  铝镁合金产业链:以高性能铝镁合金产品为主攻方向。上游原材料环节,加强与域外电解铝企业的原材料合作,降低原料成本。中游铝镁合金板材环节,重点发展高精板材、高精带材、中厚板材、挤压环锻材等高附加值铝镁合金材料。下游应用环节,重点围绕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装备、3C壳体等领域,开发高强高韧、高损伤容限、耐候耐蚀铝镁合金、轻量化铝镁合金配件,推动铝镁合金加工产品向高精度、高均一性、高表面、超宽、超厚、超薄方向发展,打造国内重要的高端铝镁合金产业基地。

  钛合金产业链:以钛合金高端制品为主攻方向。上游钛原料环节,重点发展钛合金粉末成型、钛材3D打印材料,以及钛锭、钛管、钛板等钛材加工。中游钛合金生产环节,重点发展航空用钛合金、船用耐蚀钛合金、钛合金精密铸造构件等。下游应用环节,重点面向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生物医疗领域,拓展钛合金产品配套市场。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业内知名的高端钛合金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2)高端复合材料产业链。以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突破及高端应用为主攻方向。上游研发环节,依托哈工大、省石化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平台及产业联盟,重点围绕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领域开展大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发;上游原材料环节,重点发展T700及以上高强高模碳纤维原丝产业化,以及芳纶纤维、树脂材料等原材料产品。中游复合材料环节,重点发展碳纤维、芳纶纤维、高性能树脂等高分子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以及铝、镁、钛等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化。下游应用环节,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先进复合材料标准体系,推动先进复合材料在大飞机机身和关键部件、舱内材料、轻量化卫星、汽车结构及内饰、增材制造、电子电气等领域广泛应用。

  (3)高端石墨材料产业链。以战略性培育为主,依托省内丰富的高品质石墨资源,建立石墨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开展石墨新材料产业化制备、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开发石墨烯粉体、纤维、浆料和薄膜产品,推动石墨烯产品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逐步扩大应用市场。打造引领全省石墨产业集群高端发展的核心承载区。

  2.产业布局

  (1)平房区重点布局铝镁合金材料、有色焊接材料等高端金属材料产业,以及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打造高端材料产业功能区,涵盖龙江(国际)铝镁产业园,以及为汽车、飞机制造产业提供航空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的企业集群。

  (2)松北区重点布局钛合金材料、高端石墨材料等高端材料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涵盖钛合金产业园、石墨产业园,构建新材料产业研发产业化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3)南岗区重点布局石墨烯产品、碳纤维材料等相关产业。打造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加强项目承载能力,促进新材料技术本地转化。

  (三)金融产业

  创新金融业发展机制,加快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实施“金融发展千百亿工程”,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区域影响力与辐射力,将哈尔滨打造成为立足黑龙江、辐射东北亚、以对俄金融服务为特色的开放型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力争2021年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左右。

  1.发展重点 

  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培育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推动哈尔滨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和江海证券在省内布局;协调引导增加信贷资金来源,加快重点行业信贷投放,积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探索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我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创新发展新兴金融业态,丰富金融市场层级,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形式,建立卢布现钞交易中心、对俄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对俄投融资服务中心、对俄离岸金融中心等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金融服务平台,研究建立碳排放、农副产品、技术产权、林权、地方企业债券、金融资产等专业化交易中心;抓住国家推出“科创板”的机遇,大力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推动企业在市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推进松北金融聚集区、道里普惠金融示范区和哈南金融谷三大金融功能区建设。

  2.产业布局

  (1)松北区打造金融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金融机构总部、大型财富管理机构总部和上市公司投融资总部,吸引各类产业基金、创投基金、母基金(FOF)、私募股权和证券投资基金、货币基金、专业化财富管理机构集聚。

  (2)道里区打造普惠金融区,重点布局以小额贷款、融资担保、互联网金融为主的民间金融交易业务,以私募基金、股权交易中心为主的PE业务,以及各类中介机构、餐饮、零售集聚的金融配套服务。

  (3)南岗区、香坊区和哈南工业新城打造南岗金融资本创新大厦、香坊金融小镇和哈南金融谷,重点布局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民间金融、科技金融、对俄跨境金融等业务。

  (四)现代物流产业

  抓住哈尔滨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的机遇,优化全市物流发展空间布局,实施现代物流联动融合示范工程,完善产业配套,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打造立足黑龙江辐射东北亚的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力争2021年增加值达到63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

  1.发展重点

  重点建设辐射东北亚的国际物流、东北领先的工业物流、覆盖全国的农产品物流、引领全省的城乡一体化物流等四大物流体系。

  (1)服务开放型经济的国际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太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和临空经济区作用,以市场化方式引入专业化航空物流公司,开辟北美航空货运通道。以哈尔滨为中心枢纽,加强与绥芬河、同江、黑河等口岸城市的合作,推进哈俄国际集装箱班列常态化和规模化运行,形成辐射欧洲、俄远东地区及东北亚的国际物流格局。

  (2)服务新型工业化的工业物流体系。发展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的供应链物流服务,重点发展食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物流服务体系。

  (3)服务全国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结合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打造覆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全产业链的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助推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绿色食品走向全国、通往国际。

  (4)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商贸物流体系。围绕专业商贸市场和主要商圈,进一步完善三级配送网络体系建设,推广共同配送、循环配送、网订店取等先进物流模式。大力发展电商物流,构建支撑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物流服务平台及仓配一体运营服务体系。

  2.产业布局

  (1)哈东物流产业带布局在道外区、香坊区、阿城区、宾县等区域构成的新城市拓展区,涵盖综合保税区、集装箱中心站、华南城、禧龙、传化等核心物流节点,打造基于物流环境条件支撑的产业集聚发展带。

  (2)哈南产业集群物流集中区布局在哈尔滨新区现代制造业组团和双城区域,围绕京东、普洛斯、招商物流、哈飞物流、苏宁、正阳家电、韵达等企业和园区,打造服务哈南制造业集群的物流基地和产业聚集区。

  (3)哈尔滨航空物流发展区围绕哈尔滨临空经济区,重点布局国际中转物流、航空快递和服务于高端产业的专业物流,支撑临空经济区发展,形成高端物流集聚效应。

  四、保障措施

  围绕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建设,发挥省会城市承载和示范带动作用,以建设产业生态圈、打造创新生态链为工作主线,培育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千亿级园区、千亿级产业集群,遵循“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核心技术—产品开发—试验平台—龙头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工作路径,重点开展好9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总召集人、市政府各分管负责同志为召集人、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现代产业体系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协调汇总、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联席会议下设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特色文化和旅游、信息、新材料、金融、现代物流等8个产业专项推进组,分别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金融服务局等部门分别为推进主体,牵头组建产业推进办公室;各相关区、县(市)为责任主体,联合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按重点发展产业链谋划项目、招商项目、推进项目,加快建设产业功能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谋划设立产业研究院,统筹开展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产业规划设计及项目谋划。

  (二)分类制定工作措施。根据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重点,围绕打造农产品深加工价值链提升示范工程、高端智能化改造示范工程、生物技术引领升级示范工程、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工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工程、新材料扩量升级示范工程、金融千百亿工程、现代物流联动融合示范工程等系列工程,各产业推进组分别制订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产业功能区导则,制定政策措施,发挥系统引领作用。研究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统计指标、监测和评价体系,及时跟踪、把握产业发展动态,定期对专项推进工作成效进行总结考评,及时解决重大问题。

  (三)加强产业布局统筹。突出各区域资源禀赋,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与产业创新资源配置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全市产业布局统筹,布局一批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产业功能区,营造产业集聚发展的优良环境。贯彻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意见》和《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哈尔滨新区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创新哈尔滨新区、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招商和服务模式,整合优势资源,支撑产业集群建设。

  (四)聚焦龙头企业培育和产业链配套。紧扣建设实体经济的工作主题,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十亿级、百亿级龙头企业,发挥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坚持需求导向,按重点领域产业链谋划配套项目,引进配套企业。大力支持本地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引进或在本地培育配套企业。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与完善,形成核心企业深扎根、配套企业紧相连的发展格局,推动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

  (五)强化产业项目谋划与招商。全面实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三年攻坚战,创新协调推进机制,加大在建项目的推进服务力度,在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的关键环节谋划和生成产业项目。实施资源换产业、市场换投资战略,围绕产业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优势资源转化抓招商,统一制作全市大招商产业项目和区域图谱。在关键领域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进具有战略性、功能性的大项目,对重大产业项目编制必要的可研报告,为精准招商提供支持。

  (六)持续培育创新发展动力。构建企业主体突出、市场导向鲜明、产学研结合紧密的技术创新体系,组建一批中外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引领产业提档升级。建立孵化器建设引导新机制,复制先进运营服务理念,优化孵化器空间布局,制定实施新一轮科技创业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智慧城市、科技成果转化、首台套、创新创业等方面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七)注重人才培育与引进。抓住全省开展“头雁行动”的有利机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实施人才培育重点工程,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加大留住、引进、用好人才工作力度。通过建设中外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引进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以色列、日本、韩国等相关企业、科研领域专家,在我市建立创新平台,为重点产业提供国际高端人才支撑。

  (八)加强要素配置与供给。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分类施策。继续实施《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对符合鼓励类发展方向的重点产业项目用地予以优惠支持。强化金融要素保障,以市财政投入为基础,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分类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投资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我市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积极探索推进现代金融服务模式,为产业发展拓展融资渠道。

  (九)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优化审批流程和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构建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约的人文环境、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亲清的政商环境,打造全国一流、东北最优的发展环境。加大现代产业体系政策措施宣传力度,营造优良的产业发展氛围。 

  附件: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作分工表.docx
     2.重点产业布局及示意图.docx
     3.重点产业链示意图.docx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小龙问答机器人 hi!我是智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