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巩固脱贫成果 衔接乡村振兴 > 政策措施 > 哈尔滨市

市级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实施方案

日期:2018-09-30 11:06 来源:哈尔滨市扶贫办

字号:

按照市农委《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支持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哈农发〔2016〕25号)精神,以及市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批示意见,结合我市贫困村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扶持对象和任务

扶持对象主要是全市16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建立“企业+农户+贫困人口”经营模式的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主要任务是在16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使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村一品主导产业项目,最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扶持方式和范围

(一)扶持方式。主要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给予扶持。对贫困村自筹资金建立的以贫困农户为主的,由于筹资困难的也可先行申请,进行边建边补。对因受灾等因素急需修建的基础设施项目经申请和项目评审也可以适度安排。

(二)扶持范围。原则上重点扶持贫困村的优质稻米产业、优质特种玉米产业、优质专用大豆产业、绿色有机蔬菜产业、优质马铃薯产业、优质杂粮、杂豆产业等种植业和精深加工业;“两牛一猪”、肉蛋禽养殖、加工为主的现代畜牧产业;优质水产和名特优水产养殖产业;以花卉苗木、食用菌、坚果、浆果、山野菜、北药生产加工为主的林木山特产业;以旅游资源为牵引生态观光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以及互联网+等产业项目。

三、扶持规模和政策

全市计划利用2016年到2018年的三年时间,每年实施50至60个具有带动作用的一村一品产业化项目,实现163个贫困村产业扶持全覆盖。统筹安排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革命老区建设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一村一品产业化项目,给予市级财政专项扶贫30-50万元的资金支持。

四、立项审批办法

(一)申报条件。“一村一品”扶持项目要符合扶贫产业扶持范围,与县(市)、区主导产业相融合,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和项目资金投资来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和贫困村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坚强,贫困群众参与程度高,并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路径设计贫困人口利益链接机制,并形成项目建议书方可申报。

(二)申报途径。县(市)、区扶贫开发主管部门会同老促会、乡(镇)人民政府,指导项目实施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行群众民主选择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后,将项目逐级报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扶贫开发和财政部门审核备案。项目申报由贫困村和担负项目实施的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申报,乡镇推荐、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由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连同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化项目验收合格报告一同研究上报。

(三)公开评审。对县(市)、区上报的项目,市扶贫开发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进行公开评审,对多个新型经营主体同时申报的村,将采取竞标入围的方式进行公开选取、择优选用,市农委党组讨论立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的程序进行立项审批。

(四)申报时限。各县(市)、区7月底前完成项目调研和基层项目申报工作,8月10日前完成县(市)、区申报工作,市8月25日前完成项目评审,拟定支持项目草案,9月中旬前下达计划,年底前完成项目实施。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组织。要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健康发展,扶持政策运行有序。

(二)强化工作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化项目的规划、立项、实施、验收、移交、带动贫困户等程序负总责,扶贫开发部门必须参与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化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确保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化项目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发挥最大效益。

(三)落实项目服务管理。要加强扶持产业项目的建设管理,加强服务,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方面给予优惠。要强化市场主体构建,在市场拓展、产品推销要加强保障。

(四)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按照扶贫资金使用规定和要求,强化审批程序,落实管理措施,建立项目建设内页档案。要落实“三权”明晰要求。按照产权归集体,落实产权移交手续;使用权在企业,签定相关协议;受益权归贫困人口,建立制度机制,确保扶持资金使用合法合规,防止“垒大户”和资金使用上的违规问题出现。对县级整合多途径资金予以支持的项目,县(市)、区要按照不同资金来源,落实资金监管措施,防止监管疏漏。对滥用政策,甚至出现扶贫资金使用违纪违法的县(市)、区,将按照责任追究制度予以问责,并取消下一年度的市级扶贫资金计划安排。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小龙问答机器人 hi!我是智小龙